摘要:第八届残运会轮椅篮球比赛:不一样的青春飞扬,驾着轮椅飞出国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重点大学,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 红色家园 教工之家 杭电青年 学生会 杭电校报 杭电之声 国际合作交流 学生交流。...
这个十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激情四射,第八届残奥会轮椅篮球赛在“自家的院子”举行,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子们体验到了别样的青春、奔跑,虽然没有普通篮球比赛中扣人心弦的飞身扣篮、复杂的战术套路,但靠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推动轮椅,轮椅篮球运动员也能上演不一样的精彩表演……
坐轮椅出国飞行
虽然轮椅篮球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优秀球员走出国门,效力于欧洲著名“西甲”联赛,实力强大的辽宁队的丁海、黄旭南、赵晓鹏等都有过效力于西班牙轮椅篮球俱乐部的经历。
作为首位在西甲等国外职业联赛踢球的中国轮椅篮球运动员,丁海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丁”,也被誉为“中国轮椅篮球姚明”。丁海的球技犹如移动炮塔,所到之处,无不摧毁城市和堡垒,每次进球,都会收获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虽然4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但他乐观向上,开朗地面对每一天。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由于热爱篮球,丁海上学时经常戴着假肢和健康人打篮球,常常忘记自己是个残疾人。由于伤病,丁海结束了自己第四年的“西甲”生涯。今年,他从西班牙回国休养。谈及休息调整的过程,与他住在同一间房的赵小鹏开玩笑说,男孩暂时“隐形”了,没有“上线”。
和丁海一样,杨磊也是最早来西班牙参加轮椅联赛的中国球员之一。在球场上篮球队员轮上队长女友,杨磊总是神色严肃,防守坚定,经常把轮椅弄得砰砰作响,但在场下,他却是一个温和腼腆的男人。杨磊是一个性格腼腆的“邻家男孩”篮球队员轮上队长女友,杨磊不愿意谈起自己在西甲踢球的经历,作为北京队的队长,他更愿意谈起自己的球队和队员。杨磊说,作为老牌轮椅篮球劲旅,北京队的队员几乎全部入选过国家队,无论是比赛经验,还是团队意识,都是其他球队无法比拟的。虽然本次残奥会的集训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但队员们扎实的基本功足以应付赛场上遇到的任何对手。当被问及作为上届冠军是否有压力时,杨磊简单地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尽全力,我会尽最大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
同样有留洋经历的赵晓鹏是辽宁队绝对主力之一。与丁海重坦克式的进攻不同,赵晓鹏擅长远距离进攻和助攻,经常在对方防守的空隙中灵活移动,为球队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好进攻机会。作为运动场上默契的搭档,赵晓鹏与丁海在私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据赵晓鹏透露,刚到西班牙时,对当地的语言、文化、饮食习俗等还不是很适应,这多亏了丁海等一些人的帮助。因为在西班牙踢球的中国人并不多,所以大家总是互相加油。
“眼睛侠”黄旭南是辽宁队队员,学历比较高,毕业于沈阳体育大学,戴着一副眼镜,场下的他总是一副温文儒雅的样子,可一旦上了赛场,他就完全不一样了。有轮椅比赛经验的他,经常利用娴熟的轮椅技术四处移动,内外线投篮连连得分,趁对手不注意时给予致命一击。黄旭南对轮椅篮球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因为这项运动让他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运动,他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结识了许多意志坚强的残疾人朋友。(沈乐阳 陈飞龙)
梦想与年龄无关
参加本次轮椅篮球比赛的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6岁,在这个充满激情的舞台上,梦想与年龄无关。
王荣汉今年62岁,是河南洛阳人,47岁时他加入洛阳男子轮椅篮球队,曾十多次随河南队参加全国轮椅篮球锦标赛、全国残奥会,今年10月,他再次穿上河南队的球衣征战第八届残奥会。
当时还是一名军人的王荣汉,在执勤帮助行人时失去了右腿。1996年,洛阳市残联找到他,告诉他残联要组建轮椅篮球队,参加全运会。没错,他的身高臂长是很大的优势,希望他可以尝试一下。王荣汉一尝试就喜欢上了,一打就是15年。“其实篮球就是参与,我已经很大年纪了,体力也不够,跟不上其他球员,但对篮球的热爱让我坚持到了现在。”
河南队为残奥会只训练了一个月,久违了雨水的洛阳,这一个月里阴雨连绵。由于是在室外水泥地上训练,队员们每次只需要拖一次地,训练就开始了。“杭州这边的比赛场地都是地板,我们不太习惯!”即便如此,王荣涵还是很享受比赛的每一分钟。
今年是王荣汉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参加过五届全运会的他早已到了退役年龄。退役不代表离开,对轮椅篮球充满热情的王荣汉退役后将担任河南队主力队员。在篮球比赛中找到快乐的王荣汉还积极鼓励身边的残疾人参与轮椅篮球运动。目前效力于河南队的12号金国洲和8号张林涛,都是被王荣汉从不同位置“挖”来的。金国洲曾经只是一个跟随父亲在路边摆摊修自行车的普通残疾人,加入轮椅篮球队后,他迷上了篮球场上的生活,成为河南队的主力队员。王荣汉的愿望很简单,他说:“希望大家都能在这项运动中找到自己的梦想。”
北京女队的戴佳萌是典型的90后,也是目前参加轮椅篮球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1995年出生的戴佳萌4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小腿,虽然戴佳萌和健康人一起上学,但她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2009年,戴佳萌在办理手续时被残联的工作人员发现,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4岁的戴嘉萌本该是玩耍、喧闹、做梦的年纪,但她却要面对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她坦言训练确实很辛苦,但开朗的性格和对篮球真挚的热爱让她乐在其中,这帮助她很快克服了对训练的恐惧,迅速融入球队和项目。“刚进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国内老队员的水平都挺高,心理上肯定有一定的差距,后来就想慢慢往前走,争取达到他们的水平,或者做得更好!”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戴嘉萌积极参加训练,每天除了教练布置的任务,回家还要做家务,在北京队训练的两年时间里,戴嘉萌成长了很多,她脱去了稚嫩的面容,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轮椅篮球运动员,在队里打中锋,逐渐成为北京女队的主力队员。
训练场上,戴嘉萌推着轮椅,运球、传球、投篮、抢篮板。如今的她,已经对篮球上瘾,痴迷于篮球。对于未来的路,她还没有过多考虑,但很清楚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我还年轻,再努力两年,等水平上去了,我想去其他国家打轮椅篮球。”
尽管同龄人对轮椅篮球这项相对边缘的运动不太关注,但16岁的戴嘉萌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也相信这项运动凭借自身的特色会吸引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沈乐 杨岑米莎)
生活很难快乐
我们之所以关注香港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骄人战绩,而是因为球队氛围轻松活跃,赛场上的玩笑鼓励、输掉比赛后的开朗都让记者和观众感动不已。
与其他一些职业球队不同,香港队起步较晚,队员多是因为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每个队员平时都像健康人一样有一份工作,比如队员陈英建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潘海则从事体育工作,除了工作之外,他们每周至少会进行三至四次技能和体能训练,闲暇之余也会自发组织聚餐、烧烤等娱乐活动。
由于训练强度较低,面对北京、广东、辽宁等老牌球队,香港队难免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比赛的失利并没有影响队员们的心情,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队员们表示,自己对待轮椅篮球比赛更多的是一种“玩乐”的心态,是一种兴趣而非负担,不会因为过于关注比赛结果而失去喜欢这项运动的初心。
香港球员不仅风趣幽默,场内场外也都颇具“明星气质”。其中最受粉丝喜爱的当属陈永健,他俊美的明星脸,让他获得了香港队“吴彦祖”的称号。此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所画的漫画受到观众追捧,经常被要求合影、签名,陈永健总是笑容满面,对粉丝的要求一一满足。陈永健幼年时因病失去右腿,后来经朋友介绍开始接触轮椅篮球,一坚持就是十余年。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他一度停止了这项运动,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篮球的热爱,依然把轮椅篮球视为生活中的重要事物。 Kent非常支持这个爱好,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体贴孝顺的Kent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从不告诉家人自己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受伤的事情。
另一位与肯特有着类似经历的主力球员潘海,也把轮椅篮球变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15岁时的一场滑雪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希望,而是在轮椅篮球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忠实支持者。
身兼教练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吴强,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因伤加入轮椅篮球队之前,他是香港青年篮球队队员。吴强说,现在很多球队都是由健康人执教,但轮椅篮球和普通篮球的规则、方法和技术都有很大不同,运动员担任教练员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香港队队员来说,参加各项比赛时,始终坚持以下原则:虚心学习、享受过程、在比赛中获得乐趣。没有比赛时,队员们会一起去球场看其他队的比赛,吸取经验;每天回到酒店,全队都会进行队内回顾,反思比赛中的失误和不足,吸收其他队的好经验。“面对实力比我们强的对手时,要当成是积累比赛经验,享受比赛中碰撞出的火花,期待下一场比赛,双方都有进步的空间。”潘海的话,也是香港队全体队员的共识。(何玲)
像主队一样比赛
主场作战,作为东道主的浙江轮椅篮球队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每当浙江队运动员在赛场上奋战时,观众们都格外激动,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运动员们付出了太多。
为了备战残奥会,队员们从去年4月就开始训练,每天训练8小时,力量、速度、控球训练是家常便饭,队员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提升自己,跌倒后才坚强。想要打好轮椅篮球,身体素质和上肢力量很重要。训练中心基地有一条10多米长的60度坡道,教练会经常安排队员练习爬坡,每次都要爬四五十次。因为是在室外,盛夏时节轮椅的钢圈烫得人无法触摸,但大家还是坚持练习,只为心中那个不愿放弃的梦想。
浙江女子轮椅篮球队是国家传统强队,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亚军。该队教练告诉记者,队员们全部是农民子弟,都是在大山里捡来的,并不是专业运动员,“残疾”二字隔断了她们的世界观。起初,她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出门,更不愿意见人,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残联工作人员一次次敲门、长谈后,这些姑娘们终于走出了大山。
尹珊珊就是这样一个从来都不愿意与人交往,却爱笑爱闹的女孩。她已经三年没有离开过家,但轮椅篮球改变了她整个的人生轨迹。“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肯定是个外星人,心里很自卑,不想见任何人。”经过残联的反复劝说和家人的鼓励,尹珊珊终于跨过了心里的坎。刚来到健身房,看到这些和她境遇一样的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她做出了选择。尹珊珊笑着说:“是轮椅篮球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改变了我的人生。”
获得北京残奥会轮椅篮球队第七名的陈大妹,也用轮椅篮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2004年的一场车祸,无情地击碎了陈大妹年少的梦想。面对不得不截肢的现实,她痛苦不堪,曾多次试图自杀。最后,在家人的鼓励和关心下,陈大妹决定活下去。2005年,18岁的陈大妹离开家乡,踏上人生新的旅程。从未坐过轮椅,从未接触过篮球运动员的陈大妹,刚开始甚至不会接球,但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那么新鲜,曾经沉寂的内心再次涌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轮椅篮球训练很辛苦,每个队员都会经历手上起水泡、起茧、起水泡、起茧的过程,但陈大妹咬着牙坚持训练,“如果没有轮椅篮球,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更别说像现在这样自信地微笑了。轮椅篮球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接触到了生活中更多的事物,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与浙江女队不同,浙江男队面临队员老化的问题,这支在上届残奥会上排名第7的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0岁,是本届所有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小、年龄最大的队伍。支撑这支队伍的,是一群老小子们的篮球梦。5号杨灿发今年48岁,去年他还是残疾人举重项目队员,到了该退役的年纪,这个老小子却全身心地投入到队伍中,参加了轮椅篮球项目。
浙江男队领队坦言:“我们期待有新队员的加入,为我们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在现有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不是我们没有尝试,而是没有成功。有很多新队员参加了训练,但因为吃不消,默默离开了。尽管如此,浙江男队在轮椅篮球的征程仍将继续。
谈及这次主场作战的感受,队长徐文明坦言自己有很大优势,10月4日就到了球场熟悉场地,场上的加油声、呐喊声也是最热烈的。虽然球队输了,但徐文明也表示,他们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赛的,会拼尽全力,打出自己的风格、东道主的风格。
采访中,队员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的热情和志愿者的细心照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感谢之情。浙江女队教练这样评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小浪花”:“她们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除了我不能上场。”徐文明说:“作为东道主浙江队的队长,我要对全体志愿者说一声谢谢,她们的服务很好,每天比我们早到场地做准备,很辛苦。我还要感谢所有的观众,他们的欢呼和掌声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同感的尹珊珊也表示:“无论是拿球、进球时的欢呼声,还是失分时的鼓励和加油声篮球队员轮上队长女友,都让我们深受感动,真的非常感谢这些热情的观众。”(沈乐 杨岑米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