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假期校园成为周边市民“乐土”今年暑假,青岛指导全市中小学按照“能开尽开”原则,为周边市民体育锻炼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如何破解学校在运行管理、成本增加等方面难题...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如何更好实现“双向冲刺”
7月初,随着暑假的开始,青岛合肥路小学的操场上热闹起来。 周边社区居民纷纷来到学校“家门口”,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市教育局今年6月底公布的名单显示,全市10个区市600余所中小学校将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开放户外运动场地,占约占全市中小学数量的60%。 其中,市南、市内、李沧、崂山校区的开放中小学数量占辖区所有公立中小学的90%以上。
青岛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探索起步较早。 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面临办学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共性问题。 如何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这一惠民之举长期持续,形成市民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双向流动”? 还需要在实践中努力。
场馆集中开放
校园成为周边市民假期的“天堂”
7月4日晚上7点30分左右,距离学校户外运动场馆关闭还有半个小时。 青岛仓口学校东门仍有不少市民在登记。 “今天是暑假期间校园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人很多,估计一晚上就有100多人到学校报名。” 学校保安指着桌子上的一叠《学校户外运动场地健身使用承诺书》给记者看。 解释。 据悉,市教育局制定的《使用学校室外运动场所进行健身的承诺》,对进校人员的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如健身时遵守社会公德、不乱扔垃圾、不乱扔垃圾、不乱扔垃圾、不乱扔垃圾等。严禁随地吐痰、吸烟、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进入非开放区域; 爱护公共财产,严禁破坏体育设施和公共财产的行为; 禁止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使用各类踏板车、平衡车入场,禁止携带宠物入场。
在校门口,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提交个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签署承诺书,完成入学登记备案流程。学校。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1分钟。 走进校园,记者看到,操场上锻炼休闲的人们覆盖了从老人到幼儿的各个年龄段,散步、踢球、玩耍,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喜欢踢足球,但小区周边没有特别合适的场地,学校操场的开放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利用闲暇时间在里面跑步,活动量不大,也可以发挥良好的培训效果。” 市民刘先生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启用表示赞赏。
与此同时,城阳区天台城市学校的运动场也热闹非凡。 学校位于城阳区南部,紧邻李沧区,周围有天台城依林美地、中铁华旭美邦、龙悦尚景等多个住宅小区。 由于附近公共体育场地相对缺乏,学校运动场成为市民的首选。 天台城学校总务主任王欣介绍,中考结束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到学校运动场锻炼身体,高峰时段人数可达700至800人。 。 “暑假期间,学校的足球队、轮滑队、篮球队等都要利用白天训练,所以早上不开放,集中开放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虽然只是短短两个小时,市民就可以来学校锻炼身体,热情非常高。”王欣说。
青岛合肥路小学操场上,一个小女孩正在挥舞着彩带。
市民健身热情高涨,一些学校甚至成为热门打卡点,如市南区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李沧区枣山小学、崂山区合肥路小学、白云山学校等在城阳区。 每天进校的人数稳定在三四百人。
从暑假期间校园的热闹就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已经深入人心。 据了解,为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更多市民健身锻炼需求,各区市把校园场馆开放作为重要民生民生工程来推动,创新方式、寻求突破。
在市南区,体育场馆的开放已逐渐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 市南区的学校普遍占地面积较小,教学区和体育场馆往往紧密相连。 该区投入数百万元对校址进行改造,如增设独立通道、安装物理隔离、设置独立卫生间等。 今年暑假,该区特意将学校场馆开放时间调整为每天6:00-20:00。 即使是暑假期间有托管任务的学校,也尽量保证居民能进校锻炼,将开放时间设置为6:00-8:00和18:00-20:00。
近年来青岛暑假足球训练,李沧区新建了不少学校。 许多学校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向公众开放的需要。 因此,学校教学区与体育场馆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隔。 学校在体育场馆开放的同时也尽力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例如,东川路小学在校园内配备了运动器材,不仅可以计数,还可以实时显示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李村小学与滨河路社区联合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丰富体育场馆开放业态,引导市民和孩子们把锻炼当作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青岛东川路小学的开业,为周边的孩子们提供了踢球的好去处。
今年,崂山区创新性地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信息整合到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健翔崂山”小程序中。 市民可以在小程序内查看场馆开放时间和导航路线,方便快捷。
摸着石头过河
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专业体育场馆不足,“去哪里锻炼”仍然是大多数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让家门口“沉睡”的体育场馆焕发了生机,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回应了民生关切,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2016年完成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共有66万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9%; 全国体育场馆总面积19.3亿平方米中,学校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0.56亿平方米,占一半以上。 从类型看,中小学拥有体育场地58.49万个,占全部学校体育场地总数的89%。 虽然这是一组比较“老”的数据,但也说明了校园体育场馆在全国体育场馆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开放的校园运动场成为全家人的乐园。
早在2017年青岛暑假足球训练,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 2019年7月青岛暑假足球训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要超过70%和90%。
青岛尝试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尝试较早。 2004年,青岛市体育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确定了15所学校面向社会开放。 当时,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教育(体育)局发文,要求辖区中小学试行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甚至开放室内教育图书馆、电脑教室等设施。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开业工作就因安全和管理原因陷入停滞。
2012年,青岛各区市再次尝试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不过,当时只有少数学校参与试开。 2015年,崂山区23所学校试点开放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学校体育设施。 2016年1月1日,李沧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开放公办中小学操场。 当年,超过40万居民进入学校锻炼身体。
同样是在2016年,在总结各区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以政府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青岛市体育局办公厅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关于向社会开放场馆设施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场馆设施条件、开放费用、开放安排至此,青岛有了全市范围内的校园体育场馆指导性文件。 2019年,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南》,指导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这些文件都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后“对症下药”。 相当于对之前开放造成的安全问题、责任问题、场馆开放时间不明确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规范。 例如,开放的体育设施必须与教学区域相对独立,能够与教学区域物理隔离; 必须购买公共责任保险; 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原则上为学生不在校等时间。
今年4月,青岛市教育局下发《青岛市教育局关于青岛市中小学户外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的通知》。 除了延续此前规定外,还明确本市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户外运动场所“能开就开”。 不过,也根据情况变化增加了新的内容,例如“设有托儿班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不向公众开放”。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保证教育教学和其他学校工作的正常秩序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完善了青岛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制度规定,学校更加规范、有针对性。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都在一步步探索经验,既然做到了,就要把这项便民利民的举措落到实处。” 这已成为所有开放学校的共识。 各区市的条件不同,学校的条件也不同。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正在探索更合适、更完善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有很多问题
如果你能开得好,开的时间长,还是要努力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校园向公众开放,去学校运动场锻炼身体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但也应该看到,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学校体育设施、活动场地属于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开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损失。 维护、人员管理、场地绿化、校园清洁、安全防护等都增加了办学成本。 成本支付。 青岛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篮球场的篮筐比标准篮筐低,大人在这里扣篮很容易,所以比较受欢迎。不过,打开不到一个月,篮子就坏了。” 有学校领导表示,场馆早晚对公众开放时,学校需要增派财产和保安人员到现场看管,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
随着暑期学校运动场馆的开放,青岛部分校园出现“客流量大”。
又比如,公民进入学校锻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这也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一些学校曾遇到过市民携带宠物、光着膀子不听劝阻,或者学校运动队训练即将开始,市民却不愿离开……“这些都是个别情况,但可以处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投诉,这也会挫伤学校开放的积极性。”
此外,学校运动场馆开放后,部分市民一大早就进入学校打篮球,并产生较大噪音,影响了附近其他居民的休息,也引发了“反对开放的声音”。
另一方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去不少学校因假期校舍维修而没有开学,但现在不少学校因“虽然开学但市民不愿意来”而“冷清”。 城阳区长城路小学位于城阳区繁华地段,周边住宅区密集。 然而,校园体育场馆的启用却遭到了“冷遇”。 每天只有约10名市民进入学校锻炼。 原因是学校附近有世纪公园、公民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场馆。 公园内设有跑道、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 校外的体能训练场地和设备明显比校内丰富,因此学校不再是公众的“最佳选择”。 城西老城区的一所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该校校长告诉记者,“学校运动场地有限,面积小,设施不完善。 学校靠近海边,周围有供市民锻炼的广场,所以没有大型运动场地。 一些市民愿意来学校锻炼身体。”
即使一些市民知道家门口的学校户外运动场馆开放,他们也宁愿选择更远的公共运动场馆进行锻炼。 “学校跑道是橡胶做的,所以跑起来确实感觉比较好。但是10公里后,你要跑30多圈,感觉很无聊。而且,跑道上走的人很多,所以你跑不了,速度就会下降。” 家住李沧的市民韩先生喜欢跑步。 在学校操场上尝试了几次后,他终于“重返”校外场地。
青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些共性问题。 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杭州市对每所开设体育场馆的学校每年补贴相关管理人员费用5万元,同时将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的日常更新和维护纳入学校预算。 无锡实施学校体育馆“管理外包”。 政府牵头,由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管理,向健身公民收取低于市场价格的费用。
一些城市也在推进学校体育场馆数字化系统建设。 上海金山区推出了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市民在家门口查看健身资源。 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相关数据,并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不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进行更有效的场馆管理。 深圳搭建“一键预约”平台,成立第三方运营团队,对校园文体设施进行专业化、一体化运营。 在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增强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剥夺了安全性。 责任,消除场馆业主的后顾之忧。
早在1962年,日本就开始制定一系列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政策措施。 到1989年,日本99%的城镇和村庄都开设了公立学校体育设施。 美国历来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 美国各地学校的体育设施不仅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需要,而且很多还向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一般为工作日下午5点至晚上10点,周六周日全天。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容易,但要做好、长期开放却不容易。 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主动、各方支持的良好局面。 在政府领导下,形成教育、体育、民政、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联动机制,多方联动。 政策要对学校给予优惠和支持,彻底打消学校的顾虑;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谨慎务实,开拓创新,用制度做保障,用行动把好事办好、办实。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世峰、韩国明星实习生张玉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