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甲联赛形象大使莱曼谈商业与宗教结合,平衡欲望与信仰他们把足球当成一种“宗教”。...
▲懒雄体育独家专访德甲联赛形象大使莱曼。
与英超、NBA等其他联赛不同,德甲联赛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模式德甲球队标志,当商业与宗教结合,如何平衡欲望与信仰,德甲联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3年,我还是一名经济记者的时候,就系统地调查过中国的基督教商界。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商人如何平衡信仰与欲望?尤其在温州,有很多富人在那里做生意。随着财富的增加,他们想解决“原罪”的问题,而教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因此,在温州的一些教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信徒开着豪车,捐出自己的钱把教堂装饰得富丽堂皇。
“我们真的不希望他们再捐款了。教会不需要那么多钱。否则,我们就得雇一个财务主管来管理这些钱了。”一位 60 多岁的教会领袖告诉我。
与此同时,百事中国区董事长石大坤表示:“从商业道德上讲,基督徒商人并不比其他人有明显的优越性。”
我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我前段时间去了德国,通过和德国青训体系、俱乐部、德甲官员等的交流,我发现他们对俱乐部的运营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们把足球看作是一种“宗教”,在如何平衡信仰和欲望上,他们有自己的选择。
信仰改变,教堂被“棒球场”取代
8月14日上午,德国杜塞尔多夫天气清爽,莱茵河畔可见几人跑步或骑自行车,周末很多超市都关门,街上行人稀少。以往这个时候,德国人大多会去教堂做礼拜,那是他们的信仰之地,也是他们祈祷的地方。
2014年的数据显示,德国人口超过8000万,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数量高达5000万左右。但据美联社数据,近年来,每周日定期去教堂礼拜的德国人只有约100万。
“反正我直觉周围去教堂的德国年轻人不多。”《体坛周报》记者张利说。张利在中国被称为“德甲通”,2003年至2008年,他曾担任驻德国记者,用文字记录德甲的成长与变迁。
张利感受到了德国的变化,他指出,德国人更注重家庭和生活,周末通常会和家人在一起,或者看比赛。
“去溜冰场的人比去教堂的人还多,”贝克尖锐地告诉我。
身材魁梧的贝克曾是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司职守门员,在科隆和杜塞尔多夫度过了15年的冰球生涯。贝克目前在德甲联赛工作。他告诉我,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很快。他还告诉我,科隆冰球队原本要去北京比赛,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
“那么你为什么不从事曲棍球工作呢?”我问道。
“因为足球更赚钱。”他直截了当地回答,然后哈哈大笑。
而且,此次德国之行,更多德国人提到的关键词是:信仰、宗教、教堂、支持、理性、健康、专注、服务……这些词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些不同,与英超联赛的商业化更是不同。在最新一波外资俱乐部收购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德甲的身影,唯一看到的是万达持有盈方体育68.2%的股份,与美因茨有一份10年2.6亿欧元的赞助合同。当然,中国资本对进入德甲非常渴望,前不久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投资部负责人问我,有没有机会进入德甲俱乐部。
“我们欢迎你们来,但是一旦投票,你们就没有最终决定权了。”一位德国足球界人士表示。
该负责人表示,投资德甲是纯金融投资,中资所希望的控制权等战略目标无法实现。资料显示,1998年10月,德国足协规定,德甲联赛和德乙联赛改为股份制公司。其中一项很多人熟悉的方案,就是“50+1”计划——俱乐部拥有51%的投票权,其他投资者只拥有49%的投票权(只有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例外,还有一条特殊条款,如果投资者连续20年以上投资一支球队,可以超过51%)。
也就是说,不管外部资本投入多少,话语权还是在俱乐部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资本来说,这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既然投资了德甲俱乐部,就希望跟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扯上关系——中国球员进入德甲,或者其他更多的中国元素。
“(中资急切希望进入德甲)计划也可以改变,但可能性很低。”8月14日上午10点,马特乌斯在杜塞尔多夫一家餐厅里说了这番话。
换言之,德国人对全球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的经营理念依然是服务本土市场、服务本土球迷,甚至“固执地”把足球当成一种信仰,而不是像NBA、英超那样的一场秀、一场娱乐聚会。
“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热爱篮球的自由主义者,大卫·斯特恩就是一个令人恶心的家伙。他在20世纪最后十六年不遗余力地推动NBA转播,从各个方面改善电视转播。他甚至违背了篮球本身的属性,强迫其为现场直播服务。最终把NBA从一项场馆运动改造成了一个纯粹的电视转播项目。”在知乎上,当有人问到如何评价斯特恩时,张嘉伟这样说道。
▲ 杜塞尔多夫当地的一座教堂。
商业和信仰,俱乐部如何控制他们的欲望
对于每一个基督徒商人来说,如果通过合法的生意赚到很多钱,就是“被神祝福的”,这种祝福就是被“神拣选”的标志——这就解决了“赚钱”的原罪。再者,既然经商是神的呼召,赚钱是为了“荣耀神”,那么显然赚了钱之后就不应该挥霍,而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简朴,扩大生产,服务社会。
这是一个平衡商业和信仰的问题。
8月15日凌晨,在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伦球场,德国超级杯多特蒙德对阵拜仁慕尼黑。在这样一场并不怎么重要的比赛上,却有超过8万名球迷来到现场。你可以把这些球迷想象成“信徒”,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德甲球队标志,然后他们的歌声响彻整场比赛,有些“喧闹”,也许这些声音类似于教堂里的祈祷声,他们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直到比赛结束。
要知道,多特蒙德全场不到60万人,一场足球比赛就有8万多人到场(不包括约1万名客场球迷),这还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也就是说,多特蒙德有将近六分之一的民众来到现场为球队加油,还有大量的支持者待在家里的沙发上或者其他地方。这真是令人羡慕的场面,也是守护多特蒙德的神奇力量。
翻看数据发现,截至今日(8月26日),在法兰克福上市的多特蒙德市值已经达到3.952亿欧元,而两年前这个数字是1.15亿欧元,两年间市值增长了2.775亿欧元——看来俱乐部正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按理说,这样的俱乐部应该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当我拜访这家俱乐部的高层时,他们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正在反思过去的失败,而不是对目前的成就过度自豪。
多特蒙德营销副总裁卡滕·克莱默 ( ) 表示:“问题不在于我们如何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我们如何做这个故事。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一种真实可信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说一套做一套,我们就会失去信任。”
克拉默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效力于多特蒙德(2010年10月重返俱乐部),2005年俱乐部濒临破产。这一事件成为整个俱乐部发展历程中最令人警醒的启示。一个细节是,在多特蒙德的官方宣传册中,第一部分就是讲述自己的“灾难”:2005年,多特蒙德生死战。
“那时候真的很糟糕,所有周边产品都打折出售,钱包几欧元一个,球衣20欧元左右(现在一套球衣要100欧元左右),”张莉告诉我。
经历了如此惨痛的经历后,多特蒙德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走上正确的道路回归。
当然,并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愿意克制自己的“欲望”。德甲也有投资人希望通过资本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德甲球队标志,但面对过去形成的思维和惯性,他们很难改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霍芬海姆的老板霍普。这位曾经在球队接受青训的富豪,是欧洲软件公司SAP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90年开始投资霍芬海姆,把这支“村队”带进了德甲。但当他想加大投入时,还是引发了球迷的抗议甚至责骂。
不管怎样,德国球队都在寻找另一种发展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更重要的是,从财务角度来看,他们确实更健康。
2016年伊始,德甲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塞弗特( )在科隆发布了《2016德甲报告》。数据显示,2014-15赛季,18支德甲俱乐部总收入超过26.2亿欧元,增幅约为7%。这是德甲连续第11年创下收入增长纪录。更重要的是,17支俱乐部实现盈利。德甲联赛上座率全球最高,达到419,040人次,超过英超的355,920人次。
一切数据都表明,德甲联赛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模式。
“我们不是寻求外国资本,我们寻求的是合作伙伴、赞助。我们寻求合作伙伴来培训年轻人,让你们国家的人接受培训,并得到来自中国的回应。但这不是寻求大公司的资本。”多特蒙德市场副总裁克莱默这样回答我关于中国资本的问题。
如今,德甲联赛新赛季又开始了,它像往常一样,一周又一周地陪伴着球迷(信仰者)。而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来说,这才刚刚开始。三年前,经济学家赵晓曾对我说:“没有美好信仰所形成的商业伦理支撑,有工商无文明,有贪婪无禁忌,有财富无幸福。”
吴辰霏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