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附小:人手一颗球踢跑“小胖墩”北京考试报记者 蔡文玲 许 卉 文并摄千名中小学生 共享足球盛宴花式足球、足球啦啦操、足球技巧、可乐足球……4月28日14时,首届北京市校园足球文化节举行。...
千名中小学生共享足球盛宴
花式足球、足球啦啦队、技巧足球、可乐足球……4月28日14:00,首届北京校园足球文化节举行。 数千名师生代表在大学体育场共享足球盛宴。 欢快的节奏啦啦操、铿锵有力的快板、激情澎湃的朗诵……学生们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校园足球,享受足球、热爱足球。
校园足球文化节以足球文化为主题。 校园足球文化节通过征集口号、标识、舞蹈等艺术形式,以校园足球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踢、写、唱、舞、说、画足球”。 “同时,我们也会更加贴近足球,传播足球文化。
来自16所中小学的400余名学生为观众表演了足球主题啦啦操、诗歌朗诵等精彩节目。 16项精彩活动全面展示了2015年启动的北京校园足球文化体系。
文化节前期共征集各类足球主题文化作品3266件。 活动主办方还邀请摄影、舞蹈等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评选优秀作品出版。 文化节上,来自各区中小学的200余件优秀足球主题作品进行了展示,24所学校的作品荣获各类优秀奖。
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中小学校园足球不仅要注重竞技,更要探索足球文化的内涵。 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氛围,让他们逐渐认识足球的魅力,更加热爱足球,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和足球人口。 学生在参与足球的同时也有所收获足球比赛小诗歌,从而达到足球教育的目的,推动北京市校园足球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清华小学:用球踢开“小胖子”
在最近的一次全国体质健康检测中足球比赛小诗歌,清华附小学生肥胖率、近视率降低了一半,学校里的“胖子”和“小眼镜”基本消失。 这一变化源于学校长期以来将校园足球等体育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实施。
早上7时15分,清华附小的学生陆续来到体育场。 他们的一天从“晨练微课”开始。 学生每周有5节体育课,其中3节为国家体育课程,1节为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体育课,1节为校园足球专用课。 在九个选修体育项目中,90%的学生选择了足球。 许多学生早起去上学,就是为了能够多踢一会儿足球。 于是,他们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身体就是教育,足球就是教材。” 这是窦桂梅从教几十年后对体育和足球的感悟。 足球运动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进校门,就有四个大篮子,里面装满了足球。 无论是在体育课上还是课间休息时,学生都可以轻松拿起球并玩耍。 从一年级开始,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足球队,目前全校有44个班级88支足球队。 学校每年举办“马约翰杯”校园足球联赛,已连续举办4年。
海淀实验小学:足球文化从小到大
走进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学生们正在运动场上进行足球比赛。 赵露梅校长介绍,学校每天利用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来安排足球活动。 活动根据年级特点进行设计,包括运球、传球、投篮以及根据时间、场地、人数专门设计的小游戏。 学校还举办班级足球联赛和亲子足球比赛。
随着足球活动在学校蓬勃发展,一批足球能力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 为此,学校及时搭建了延伸足球兴趣的平台,并在三个校区组建了足球队。 无论平日还是节假日,三个校区的足球队都会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搏足球比赛小诗歌,每年训练时间超过260天。 足球队员不仅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还收获了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足球精神。
足球元素不仅在脚趾上,还延伸到了笔尖。 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亲手绘制的队徽和旗帜。 老师在给学生上足球课时,会采用足球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女生玩上半场,男生玩下半场。 每场比赛前,学生们自发设计队徽和旗帜。 学校还编写了校本足球教材。 为了保证足球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探讨对足球课的理解,研究适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还尝试开展足球公开课。
标签: 足球比赛小诗歌